發布時間:2015-08-06 編輯:華祺移民 點擊率:4107次
近年來,為了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,特區政府通過“優秀人才計劃”(簡稱“優才計劃”)和“輸入內地人才計劃”(簡稱“專才計劃”)積極招攬人才。一批又一批來自內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來到香港,他們中間不只是閃耀著光環的明星,更多是在自己崗位上兢兢業業的普通人,他們為香港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。
香港行政長官在今年年初的《施政報告》中公布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優化措施,香港入境處4月28日公布了有關具體措施,其中包括放寬“輸入內地人才計劃”及“優秀人才入境計劃”的逗留期限,從5月4日開始實施。
92%的“優才”獲批者是普通人優才計劃”
是香港2006年6月起實施的人才引進計劃,朗朗成為第一批通過該計劃來港的優秀人才,隨后,章子怡、湯唯、李寧等名人陸續成功申請該計劃,讓很多人以為優才計劃高不可攀。陳孟麟回應說:“這些著名演員、運動員本身就很有名氣,容易引起公眾關注,其實他們只占了很小一部分比例,成功申請優才計劃的92%都是一般的優秀人才。”
陳孟麟向我們介紹“優才計劃”的兩套打分標準,申請人必須先符合基本資格,才可根據兩套計分制度中的一套獲取分數。“綜合計分制”通過對申請人年齡、學歷、工作經驗、語言能力、家庭背景等范疇計分,一般的優秀人才可以通過該套計分申請;而“成就計分制”,適合具備超凡才能或技術,并擁有杰出成就的人士,像內地一些明星和奧運冠軍就是通過該套計分過來香港的。“申請人可以在入境處網頁上自行打分,如果超過80分及格分即可提交申請。” 香港入境事務處收到申請后,將申請人資料提交給“輸入優秀人才及專才咨詢委員會”,陳孟麟表示:“委員會的成員都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,本身就是優秀人才,他們經過討論和審核后提交意見給入境處,我們再做后審批。”
“優才”,“專才”?
談到“優才計劃”和“專才計劃”的區別,陳孟麟說:“簡單來講,優才計劃是一個移民計劃,而專才計劃是一個工作計劃。大的不同在于,通過‘優才計劃’來港前不需要獲得香港雇主聘用,他們來港后可以選擇受聘于多家公司,或者自己創業,工作方面更具彈性;而通過‘專才計劃’來港前必須獲得香港雇主聘用,換工作需經過入境處審批。”
“輸入內地人才計劃”自2003年7月中起實施,旨在吸引一些內地優秀人才和專業人才來港工作,以滿足香港人才需要,鞏固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。截至2014年9月底,共接獲約宗入86926境工作申請,其中約55000宗獲批準。據香港入境處去年10月向立法會提交的報告顯示,在去年四月到九月底獲批準個案當中,主要涉及學術研究和教育界別,占總數三成半。有關薪酬方面,獲批的申請人近半數的月薪高于二萬元,有29人月入18萬元以上,當中更有10人月薪超過28萬元。
陳孟麟強調,“輸入內地人才計劃”是向內地聘用一些香港沒有的專業人士,比如工程師、會計師。該計劃沒有名額限制,只要雇主有需求,向入境處提交申請,并通過咨詢委員會審核香港缺乏該類人才,便可以面向內地招聘。
未來會加強推廣兩項計劃
陳孟麟表示,未來會加強推廣“優才計劃”和“專才計劃”,吸納更多內地以及海外人才來港發展。“香港駐外經貿辦事處、香港投資推廣處是重要的海外宣傳渠道。在香港,入境處通過每年一度的中小企業展覽會、本地商會推廣計劃。”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發布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到,香港駐成都經貿辦事處增設入境事務組,進一步加強兩地人才交流,這也為推廣優才專才計劃提供了便利。